从三叠纪到白垩纪, 环境与生命的协同演化, 铸就了不同的恐龙纪元
当我们遥想地球生命史诗中最恢弘的章节,那横跨近两亿年的恐龙王朝无疑最为璀璨夺目。
这个被地质学家称为中生代的漫长时代,并非铁板一块,而是清晰地划分为三个波澜壮阔的纪元:三叠纪、侏罗纪和白垩纪。约2.52亿年前的三叠纪。彼时,地球刚从惨烈的二叠纪末大灭绝中喘息过来,超过95%的海洋生物和70%的陆地脊椎物种消失殆尽。浩劫之后,广袤的陆地几乎连为一体,形成超级盘古大陆,内陆深处是广袤的荒漠。
正是在这严酷而空旷的新世界里,早期恐龙悄然登场——它们体型不大,如始盗龙、艾雷拉龙,后肢直立赋予其敏捷优势。
然而此时统治陆地的仍是大型似哺乳爬行动物和植食性的二齿兽类。三叠纪末期,一场新的灭绝事件重创了其他优势物种,恐龙凭借适应干燥环境的能力及高效的直立行走方式,最终在陆地上站稳了脚跟,为未来主宰地球埋下伏笔。随着时光进入约2亿年前的侏罗纪,恐龙迎来了真正的黄金时代。板块运动开始撕裂盘古大陆,大西洋初现雏形。
分裂的大陆带来绵长的海岸线与湿润的季风,内陆不再是荒漠,郁郁葱葱的蕨类、苏铁和松柏类森林覆盖大地。
丰沛的植物资源滋养了庞大的蜥脚类恐龙:梁龙、腕龙和迷惑龙演化出惊人的体型,细长脖颈帮助它们高效取食高处枝叶。与此同时,凶猛的肉食恐龙如异特龙凭借巨大咬合力成为顶级掠食者。天空不再寂静,翼龙展翅翱翔;海洋深处,鱼龙和蛇颈龙统治着蔚蓝世界。恐龙在侏罗纪占据了陆地上几乎所有重要生态位,成为无可争议的霸主。
约1.45亿年前开启的白垩纪,是恐龙王朝最为繁盛且最终悲壮落幕的时代。
大陆加速漂移,逐渐接近今日格局。海平面上升,内陆海道纵横分割陆地,全球气候整体变得温暖湿润,季节差异更为明显。植物界迎来革命——白垩纪中期,最早的被子植物(开花植物)出现了。这一创新迅速蔓延,草原与色彩缤纷的显花植物重塑了陆地景观。鸭嘴龙类演化出复杂齿系以研磨坚韧草叶,角龙类如三角龙发展出巨大的颈盾和尖角,甲龙类披上厚重的骨甲。
兽脚类恐龙也攀上巅峰,暴龙成为陆地上有史以来最强悍的掠食者之一。
天空中的翼龙体型达到极致,风神翼龙展开双翼可达十余米;海洋里沧龙成为新的顶级猎手。此时恐龙多样性达到顶峰,形态与生态位之丰富前所未有。然而,就在这看似永恒的辉煌巅峰,约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,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以灭绝性的力量撞击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,留下巨大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。
撞击瞬间释放的能量远超全球核武总和,引发全球性野火、遮天蔽日的尘埃、强烈的“撞击冬天”效应以及致命酸雨。
与此同时,印度德干高原持续数十万年的大规模火山喷发,加剧了环境灾难。双重打击下,光合作用崩溃,食物链基础瓦解。包括非鸟类恐龙、翼龙、沧龙在内的绝大多数中生代大型爬行动物以及菊石等海洋生物,在相对短暂的地质时间内彻底消失。这场灭绝为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崛起扫清了障碍,深刻重置了地球生命演化的轨迹。
下一篇:没有了